心靈小品  
 
   
 
 

  《空墳》徐錦堯神父

中華文化:但教心似金鈿堅,天上人間會相見。近鄉情更怯,不敢問來人。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;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。

  他俯身向裡面望,看見殮布已放在地上。(若20:5

  因為耶穌已不在了。福音書為這段經文寫下的小標題是:「墳墓已空」。故事是這樣的:一週的第一天清晨,天還沒有亮,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,看見墓門的石頭已經移開,就跑去告訴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個門徒,對他們說:「有人從墓中把主搬走了,不知道把他放在哪裡。(20:1-2)
 
面對著至愛者的空墳,瑪利亞瑪達肋納有什麼感想呢?伯多祿和若望又有什麼感想呢?我對「情」頗有一些特別的體會,所以我或許能略懂他們見到空墳時的心情。這種心情就是「空」,是一種心中空蕩蕩的、沒有著落的、不踏實的感覺;是整個心「懸空」起來,不知道應該放在哪裡的一種無明的感受。學生在等候放榜時,丈夫在等候妻子生產時,大概也有類似的感覺。
 
我曾多次到不同的地方講學、講避靜、開佈道會等,每到一處,一定有一個規律性的結局:就是臨走前,我一定會感到心中若有所失,一種空空洞洞的感覺。尤其每次到中國大陸,都有一種未必再能回到香港的心理準備,因為我要每月乘搭飛機和長程汽車,而飛機和汽車這兩樣東西,你是無法知道它們什麼時候會出事的。等到安全、快樂、圓滿地完成了任務,又到要離開的時候了。今日見到的人,下次還能見到嗎?今日來和你訴心的人,將來能成功做神父或修女嗎?這麼幼嫩的一個教會,能經得起社會上的各種狂風巨浪的衝擊嗎?這些都是未知之數,這就會使你的心懸空起來。在這種情況中,我的心頭很快地便會湧起《長恨歌》的一句話:「但教心似金鈿堅,天上人間會相見」。這個世界畢竟是沒有「長存的城」,何時相見,只好留待「天上人間」了!這也是一種心裡「空」的感覺。

  我在羅馬念書時,有一位將要回印度的同學告訴我,他突然有了很濃的「思鄉」情。我笑他,我以為他在開玩笑。對一個已經「棄俗精修」的人、已經四大皆空的人來說,還思什麼鄉呢?但曾幾何時,在羅馬四年都沒有思鄉的我,臨回香港前卻思起鄉來了。而且越近香港,心情越是濃烈。真是名副其實的「近鄉情更怯,不敢問來人」了。(宋之問:渡漢江)
  門徒及耶穌的朋友已經和耶穌一起生活了三年,彼此的感情自是不同凡響。當大家同在一起的時候,好像沒有什麼;當耶穌受難的時候,也因為已被另一種悲情所籠罩,所以也不會感到有離情。耶穌死了、埋葬了,一切都消失了、完了,徹底的完了。這是死別,也不是離情,只會帶來悲傷,而不會產生那種心中不踏實的感覺。
 
空墳是怎麼的一回事呢?他們懷著萬一的希望,記起耶穌所說復活的預言,在還未弄清楚那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,這個耶穌卻不見了。耶穌不見了,墳墓空了。生人不在,屍體也無存。他,不是三天前仍在的嗎?不是四天前仍在和自己同餐共桌嗎?不是一週前曾風風光光地榮進耶路撒冷嗎?他不是三年來曾經和自己一起攀過山、越過湖、上過船、講過道、顯過奇蹟嗎?他不是在群眾的熱鬧中,和我們一起享受過五餅二魚的豐盛,在朋友的促膝談心裡,表現出情懇意切的嗎?自己的思想已經被他改變了,自己的生命在他內也恍似重生。但他現在在哪裡呢?
 
去年今日此門中,人面桃花相映紅;人面不知何處去,桃花依舊笑春風」,音容宛在,伊人何處?這能不令人深感惆悵、若有所失嗎?即使他後來顯現過,也只是若隱若現、來去無蹤的;他已不再是舊日的他了。往後,他們只能在回憶中,像砌圖一樣,把這個耶穌一點一滴地重新捕捉、塑造。他們只有在領聖事時,去和他接觸,在服務他人時,去和他相遇,在作深沉的祈禱時,再聽到他在世時的話語,迴蕩在他們心靈的深處。
 
我想在他們心中,一定也會有這句話在迴響:「但教心似金鈿堅,天上人間會相見。」亦是靠著這種心思和意念,他們為這個耶穌,為他的福音而奮鬥了一生。

 

 

 
   
平日彌撒:AM 06:30 主日彌撒:週六 PM 08:00 (台語)  週日 AM 11:00 (英語)
        週日 AM 09:00 (國語)  週日 PM 16:00 (國語)
 
高雄市五福三路151號│07-2214434、07-2823860│聯絡信箱rosary.kh@msa.hinet.netCopyrith 2001 By CLPeng. All Rights Reserved